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

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(试行)
(面试部分)
教育部师范教育司
教育部考试中心
二〇一二年五月
中学教师资格考试
一、测试性质
面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,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。笔试合格者,参加面试。
二、测试目标
面试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新教师基本素养、职业发展潜质教育教学实践能力,主要包括:
1.良好的职业道德、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。
2.仪表仪态得体,有一定的表达、交流、沟通能力。
3.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、手段,教学环节规范,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。
三、测试内容与要求
(一)职业认知
1.热爱教育事业,有较强的从教愿望,正确认识、理解教师的职业特征,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能够正确认识、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师德问题。
2.关爱学生、尊重学生,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,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。
(二)心理素质
- 积极、开朗,有自信心
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,主动热情工作
具有坚定顽强的精神,不怕困难
- 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
能够有条不紊地工作,不急不躁
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,有应变能力
能公正地看待问题,不偏激,不固执
(三)仪表仪态
1.仪表整洁,符合教育职业和场景要求。
2.举止大方,符合教师礼仪要求。
3.肢体语言得体,符合教学内容要求。
(四)言语表达
- 语言清晰,语速适宜,表达准确
口齿清楚,讲话流利,发音标准,声音洪亮,语速适宜。
讲话中心明确,层次分明,表达完整,有感染力。
- 善于倾听、交流,有亲和力
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,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,并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在交流中尊重对方、态度和蔼。
(五)思维品质
1.能够迅速、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,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。
2.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陈述问题,有较强的逻辑性。
3.能够比较全面地看待问题,思维灵活,有较好的应变能力。
4.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。
(六)教学设计
- 了解课程的目标和要求,准确把握教学内容
准确把握所教的教学内容﹑理解本课(本单元)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单元的关系。
- 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﹑教学重点和难点
- 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,因材施教,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与方法。
(七)教学实施
1.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,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有与学生交流的意识。
2.能够科学准确地表达和呈现教学内容。
3.能够适当地运用板书,板书工整、美观、适量。
4.能够较好地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,合理地安排教与学的时间,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。
(八)教学评价
-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
- 能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
四、测试方法
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,通过抽题备课、试讲、答辩等方式进行。
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,进行备课,时间20分钟,接受面试,时间20分钟。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,进行综合性评分。
五、评分标准
序号 |
测试 项目 |
权重 |
分值 |
评分标准 |
一 |
职业 认知 |
5 |
2 |
较强的从教愿望,对教师职业有高度的认同,对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职责有清楚了解 |
3 |
关爱学生,尊重学生、平等对待学生,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|
|||
二 |
心理 素质 |
5 |
3 |
活泼、开朗,有自信心 |
2 |
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 |
|||
三 |
仪表仪态 |
5 |
2 |
衣着整洁,仪表得体,符合教师职业特点 |
3 |
行为举止稳重端庄大方,教态自然,肢体表达得当 |
|||
四 |
言语表达 |
15 |
8 |
语言清晰,表达准确,语速适宜 |
7 |
善于倾听、交流,有亲和力 |
|||
五 |
思维品质 |
15 |
3 |
思维缜密,富有条理 |
4 |
迅速地抓住核心要素,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|
|||
4 |
看待问题全面,思维灵活 |
|||
4 |
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|
|||
六 |
教学设计 |
10 |
4 |
了解课程的目标与要求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|
3 |
能根据学科的特点,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、教学重点和难点 |
|||
3 |
教学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|
|||
七 |
教学实施 |
35 |
6 |
情境创设合理,关注学习动机的激发 |
10 |
教学内容表述和呈现清楚、准确 |
|||
4 |
有与学生交流的意识,提出的问题富有启发性 |
|||
8 |
板书设计突出主题,层次分明;板书工整、美观、适量 |
|||
7 |
教学环节安排合理;时间节奏控制恰当;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有效 |
|||
八 |
教学评价 |
10 |
5 |
能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|
5 |
能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 |
六、试题示例
例一: 正比例函数试讲教学设计
(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一章一次函数的11.2一次函数。)
要求:
(1)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。
(2)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。
(3)教学中应有过程性评价。
(4)当提出一个问题,学生不会回答,或回答错误,你该怎么办?
例二:根据《荷塘月色》课文,设计试讲教学设计
要求:
(1)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。
(2)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。
(3)教学中应有过程性评价。
(4)当提出一个问题,学生不会回答,或回答错误,你该怎么办?
题型分类:选择题
辨析题:
1、考点特点及评分标准
整体分数:科目二辨析题4道题,一共32分
评分标准
第一问:回答正确,合理等多得3分,答出错误,不合理,不科学,片面,正确但片面等答案都是0分
第二问:解释充分,字数多,且有条理性均得4分,尽量不给5分,其次的给3分3分,不解释不给分。
注意事项:1、判断正误2、不能出现“√”“×”
2、分析理由1对错都要分析,不要例子推切
3、答案不唯一,思维很重要
2、考查类型及作答方法
概念混淆型 特点:两个概念(“就是,一定是(太绝对),即,等于”基本上是错)的区别,需要对每一个概念做准确解释,考查知识记能力
1、 对题目做出判断:改说法正确、错误2、说明理由:1、将概念一一提取,进行解释2、并判断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(联系或区别),得出结论3、总结
概念释义型 特点:某个重要的概念出发,通过对概念的阐释来考查考生对重要的理解否准确,这类题目主要缩小内涵改变关键词等形式。(缩小内涵:只有,就是,只对,短暂的遗传素质)做题方法:1、对题目做出判断,正确、错误2、说明理由1抓题干中涉及到的概念,解释,得出结论,3、得出结论。
理论观点型 特点:对某一理论。某一观点做细节分区,
因果关系型
3、课堂练习
4、总结归纳
高频考点汇总
1、教育的概念—(1)广义与狭义混淆 (2)本质:人和动物
2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—-不平衡性
3、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—-地位混淆
4、课程的类型—–概念混淆
5、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果—-概念混淆
6、教学的地方—–学校工作的工作(跟德育混淆)
7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
(1)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
(2)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
(3)教师主导和学校主体相统一
8、注意分散和转移概念混淆
9、心理定势余功能固着的影响
10、学习的实质
11、负强化和惩罚概念混淆
12、先行组织者概念
13、学习动静与学习效率的关系
14、学习迁移概念缩小,学习迁移种类概念混淆(顺向迁移就是正迁移)
15、气质、性格、认知风格有无好坏之分
16、心理健康的概念缩小内涵
17、心理辅导的原则(面向全体学生)
18、品德和道德的概念混淆
19、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
20、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
21、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
22、非正式全体的影响缩小概念